领导力口才创导者
联系我们
豆瓜训练

“如果你想采集蜂蜜,就别踢翻了蜂巢”——不批评、不指责 、不抱怨

本文位置:豆瓜训练 > 沟通杂谈发布时间:2021/9/29 15:20:52被阅读了

在去年国庆人际关系集训班上,有位学员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在10年前暑假里的一天,老婆带着孩子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目不转睛地看了有2个小时,我心想孩子一直看电视对视力不好,就想着带他去书店看看书。我走到儿子身边,摸摸他的头对他说:“儿子,看了那么久电视了,我带你去书店看看书吧!”这时老婆突然瞪着我:“看什么书!就知道看书!和你一样做书呆子吗?!神经病!”这件事情已经过去10年了,但是至今我都忘不掉,忘不掉老婆当时的眼神和语气。

如果你想采集蜂蜜,就别踢翻了蜂巢——不批评、不指责

鲍勃·胡佛是个有名的试飞飞行员,时常表演空中特技。有一次,他从圣地亚哥表演完后,准备飞回洛杉矶。根据“飞行作业杂志”所描述,胡佛在300英尺高的地方时,刚好有两个引擎同时故障。幸亏他反应灵敏,控制得当,飞机才得以降落。虽然无人伤亡,飞机却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胡佛在紧急降落之后,第一个工作是检查飞机用油。正如所料,那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螺旋桨飞机,装的是喷射机用油。

回到机场,胡佛要见那位负责保养的机械工。年轻的机械工早为自己犯下的错误痛苦不堪,一见到胡佛,眼泪便沿着面颊流下。他不但毁了一架昂贵的飞机,甚至差点还造成三人死亡。你可以想象出胡佛当时的愤怒。这位自负、严格的飞行员,显然会为不慎的维护工作大发雷霆,痛斥一番。

但是,胡佛并没有责备那个机械工人,只是伸出手臂,围住工人的肩膀说道:“为了证明你不会再犯错,我要你明天帮我的F-51飞机做维护工作。”

英国文学史上很有名的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因受到苛刻的批评而放弃写作;另一位英国诗人汤玛士·查特敦,则为此自杀。

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并不懂得变通,但后来却变得富有外交手腕,善与人交往,因而成了美国驻法大使。他的成功秘诀是:“我不说别人的坏话,只说大家的优点。”

如果你想采集蜂蜜,就别踢翻了蜂巢——不批评、不指责

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的去了解别人,而不是用责骂的方法。我们可以尽量设身处地去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比起批评责怪可能会多费些事,但结果却会比批评指责怪更有益和更有效得多,而且会让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俄克拉荷马州的乔治·强斯顿,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检查员。其职责之一是监督在工地上工作的工人有没有戴上安全帽。据他介绍,刚开始他每当发现有工人在工作时间没有戴安全帽,就会官腔官调地要求他们必须马上改正、必须遵守公司的规定。其结果是:收到职责的工人常常会非常不情愿地戴上帽子,显得很不高兴。

后来,强斯顿决定改变方式。接下来一次他看见有工人没有戴安全帽,便问他们,是不是安全帽带起来不舒服,或者是不是帽子的尺寸不合适。他用令人愉快的语气提醒大家戴安全帽的重要性,并且告诉他们这也是为他们的安全考虑,然后建议他们工作时最好能戴上安全帽。这样一来,效果竟然比以前好得多,遵守规定愿意带安全帽的人越来越多,也没有工人显得不高兴,避免了造成内心的愤恨或产生情绪上的对抗。

因批评而引起的愤恨,常常会打击员工工作的热情,挫伤员工的士气;也往往会伤害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但对应该矫正的实时状况却没有一点儿帮助。

如果你想采集蜂蜜,就别踢翻了蜂巢——不批评、不指责

豆瓜一点通

批评就像家鸽一样,它们总会回来的。如果要造成一种经历数十年、直至死亡才会消失的反感,只要轻轻吐出一句恶毒的评语就可以了。在工作和生活中,温和的语气、良好的态度,是指出别人错误、表达自己观点的最好方法。

【学习当众讲话,去豆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