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位置:豆瓜训练 > 沟通杂谈发布时间:2021/4/15 14:34:40被阅读了
你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吗?有人说见世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读万卷书,一种是行万里路。也有人说见过世面的定义有四层:第一层,知道天有多高;第二层,知道坑有多深;第三层,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第四层,知道世界还有左右。
这个世界上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也未免都能面面俱到,但我始终相信,那些见过世面的人一定都有一颗坚韧的心——一颗足以抵挡世界一切风雨的心。当然,我没有一颗足够坚韧的心,也不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能够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已然是一件不易的事,至少对于暂时的自己来说就是如此。那么,见过世面的人到底是怎样的呢?
不盲从、不炫耀,眼光长远,格局放大。
见过世面的人,不会被眼前的刺激和短期的利益所迷惑,目光看得长远。通俗地说,有的人挤在人群中疯抢打折货,而有的人只挑选最合适的那件;有的人抱怨今天实在太倒霉,而有的人依然谈笑风生。当你经历的事、遇见的人多了,也就越来越清晰自己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某些人喜欢炫耀,待人接物趾高气扬,那是因为Ta的所见所闻还是太少。在心理学上,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爱炫什么。人生路上,见的世面越多,欲望反而越少,面对诱惑越淡然。因为只有读懂过生活,看过世界,你才会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东西。
你见过天地,见过众生,便会开悟:不要奢望别人来理解你,亦不必人云亦云。做真实的自己,明白自己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不轻易评价他人,尊重别人的三观。
不知从何时开始,很多人的认知变成非黑即白,以偏概全,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理解和尊重与自己不一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时常听人抱怨这个社会没有诗和远方,其实,那是因为我们没见过北极光,也不知道火山的壮观,不知道只是因为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
不是没有风景,只是高度不够。人们的内心,常常出现一种错觉,都容易以自己内心所想的为标准,来分析和判断他人。这就是所谓的“投射”现象。投射效应一旦产生,便容易以己度人,伤人总是猝不及防。每件事都有它相应的原因,不要轻易推测,更别轻易评价。
同样的行为背后,可能会有1000种不同的行为动机。每一个不可理喻的行为身后,都潜藏着一个不被理解的需求。你自认为已经很熟悉对方,其实那只是你的想象。别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价别人,那些你认为的“事实”,不一定真的就是客观存在。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三观,显示的是你的胸襟与智慧,也是见过世面的成熟与修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情绪稳定、心态平和。
与其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心态,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境界。
消除烦恼的秘诀,不在大风大浪中,也不在沧桑变迁间,而是在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中。越是见过世面,越不会一惊一乍、大喜大悲,始终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一个人经历越多,越能学会取舍,学会忘却。能够宠辱皆忘、能够挣脱物质的诱惑,泰然面对一切。在人生阅历不断丰富后,方才明白历经千山万水,原来只隔条溪。情绪稳定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人的情商和格局。
所以豆瓜的《沟通与人际关系》课程中,开篇就以“三不原则”和“三大法宝”帮助我们控制情绪,成为一个在职场和生活中情绪稳定的人。见过世面的人,他们通常都有良好的修养,待人宽容,处事周全,不随意迁怒于他人,不乱发脾气。真正见过世面的人,说白了就是见识多了、眼界宽了、格局大了,人生高度和质感也就有了。
为什么有人遇到问题可以不慌不乱,遇到困难可以坦然面对,因为他见过比这更糟糕的。
为什么有人会放弃看似安稳的工作,转身去折腾,因为他见识过努力的力量。
为什么有人待人接物谦逊得体,让别人很是舒服,因为他拥有过,所以不必通过炫耀来证明自己。
一个人见世面的方式无非两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自不必说,但行万里路,我想说:不是一定要去多远的地方,也不只是拍拍照片、发个朋友圈,而是要通过看世界、看众生,从而领悟生活、看到自己。当有一天,你真心觉得每个人都不容易,不再轻易去指责一个人,真正热爱生活,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时,你就算真正见过大世面了。
曾经有人说,“生活在哪里都一样,不一样的是你怎样去生活。”我深以为然。希望大家能欣赏彩虹,也能经历风雨;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
【学习当众讲话,去豆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