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位置:豆瓜训练 > 沟通杂谈发布时间:2021/5/5 11:40:08被阅读了
公众讲话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受心理的支配和制约。该不该说、怎么说、何时说、出现意外如何应对都直接影响讲话效果。那么,紧张和恐惧的症状是什么?嘴巴干渴、喉咙紧张、声音干涩发颤、手心出汗、手脚冰凉、恶心、心跳加快、膝盖颤抖、肌肉发抖、嘴角抽搐、忘词、结巴、卡壳、手抖等。那么,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
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任何存在评价的场合,人们一般很难发挥自己原有的水平。在演讲或沟通中,由于评价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听众在做演讲人的“裁判”,因此演讲者心理负担过重,从而导致出现紧张、恐惧的心理障碍。具体原因有如下几点:
(1)听众带来的压迫感
听众的情况和反应往往会给演讲人造成压力,比如:
A.担心听众的不良反应和评价。
B.过分在乎听众的身份地位,被现场某些所谓重量级的人,如上司、长辈、名人、专家、政界官员等身份吓倒。
C.听众人数的多少带来的情绪起伏。例如听说现场听众50人,到场一看有2000人,吓懵了。
D.对听众的熟悉程度。不了解听众,或对一群陌生人讲。
E.现场听众离席或骚乱,感到受挫,自认为离席是因为自己讲得不好。
F.现场不配合,气氛低沉,听众甚至打瞌睡。
G.怕遇到尴尬场面。
(2)怕他人比你强,担心自己表现不佳、不如别人、让别人笑话。
(3)被环境气氛压倒。在隆重、正式、高规格或各界名流齐聚时,讲话恐惧。
(4)临场经验缺乏。过去一直搞技术或内勤,突然当了领导,要开会讲话,要激励员工,要培训团队,可是却没有公众讲话的经验,因此恐惧。
(5)突然延长或缩短演讲时间。你准备了10分钟的演讲稿,可是突然要求你讲两小时;或者你准备了3小时,最后突然说只能讲5分钟。
(6)准备不充分。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准备之仗”往往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7)语言驾驭能力不足。
(8)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
(9)事情突然,来不及反应,如即兴演讲。
【学习当众讲话,去豆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