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位置:豆瓜训练 > 沟通杂谈发布时间:2021/5/25 11:20:13被阅读了
古今中外的各界人士都是演讲的高手。他们当中不乏政界领袖人物、企业领袖等各界名人。中国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参加对演讲的评论是:“要想改变人的思想和观念,非演讲不可”。
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像诸葛亮舌战群雄、苏秦、张仪等等都是演讲与沟通和说服的高手。他们公众演讲表达思想观念的力量一直影响着今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然而,人们对当众表达的恐惧感超过对死的恐惧……当众表达会紧张,从心理学上讲,是有“因”可循的,这个“因”是“远古记忆”,来自于我们的遗传基因。
01、克服紧张是当众表达的关键
据说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由于人是群居的动物,被人群遗弃就意味着死亡,所以一个人被众人孤立,或者被众人包围,是一件非常恐惧的事情。于是在人类的基因里就留下了这种恐惧。
当一个人面对众人讲话的时候,同样的场景激发了我们的潜在记忆,这个场景被识别为是不安全的、有潜在威胁的。于是,害怕的情绪就会产生。
这是人类的潜在记忆导致的必然反应,任何人都逃不掉。
解决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重塑记忆”。
但这个“重塑”的过程比较艰难,需要不断地进行场景的刷新,重新建立一个同样场景下不紧张的反应。
意思就是:你通过不断地公众讲话训练,不断地告诉你的意识,这不是被围攻,不需要紧张。
有过多次成功的体验之后,这个场景的反应就会逐渐被扭转过来,从而形成新的场景记忆。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好像狗是四脚着地行走的动物,这是基因决定的,但人为的训练,仍然可以让狗直立行走,马戏团里的动物们,个个都能克服自己的先天基因,完成很多他的同类无法完成的动作,这都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动物可以如此,人也一样。
但是原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这需要我们不断调整训练和适应,产生新的DNA遗传密码。
我们不妨畅想一下,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当众表达,越来越多的人成功地战胜了自己的恐惧,也许这种人类基因就会改变。
我们的时代在改变,人们越来越尊重个性,现在的我们越来越需要公众讲话能力。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类的努力,或许我们的基因就会进化,新的基因记忆就会诞生,我们的后代在面对公众的时候,反应不再是紧张,而是亢奋或者思维敏捷。
这是一个很美好的变化,标志着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和强大。
当然,现阶段的我们,还需要不断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跟自己的缺陷来对抗。
知道了这个原理,我们就明白了紧张的根源,也明白了公众讲话紧张的必然性,无人能幸免。
02、克服紧张需要循序渐进
那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那么轻松自如,舌灿莲花,一点儿都不紧张。
我只能告诉你,他不是不紧张,而只是“看起来”不紧张而已,说不定他的心跳得很快,腿在裤子里抖动。
我们有很多方法使你看起来不那么紧张,假假真真,真真假假,时间长了,你也就从“假的”不紧张变成“真的”不紧张了。
演讲,毕竟是要讲出来才行,我们不断地练习写稿、背稿,最终的目的都是能够达到自然流畅的境界。
事实上,即便背得再熟练,我们也有可能忘词,当灯光打在我们脸上,当我们面对台下的观众时,大脑出现短路的几率也是有的。有很多人怕上台,怕的就是因紧张引起忘词。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就像医生治病一样,先用药缓解,然后配合日常调理,最后达到根治的效果。
03、缓解紧张的两个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紧张如何缓解?
很多人说深呼吸。
这个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对于即将走上舞台的我们来说,可能不一定能起作用,有的人越呼吸越紧张,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掌握方法。
腹式呼吸法能更有效地缓解紧张。顾名思义,腹式呼吸的时候,我们的腹部会鼓起来,呼气下降,呼吸会引起我们的腹部起伏。
当我们躺下来,把手放在腹部,再去深呼吸,有意识地起伏腹部,这个动作会让我们更好地体会腹式呼吸。
经常锻炼,我们站立的时候,也可以感受到腹式呼吸了。
还有一种方法缓解紧张的方法,叫做注意力迁移。
我们紧张,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放在“马上就要轮到我了”这个事情上,你一直想这个事情,就会一直感到害怕和紧张,其实并无益处。
所以不如把注意力迁移到其他事物上。比如看看周围的人都在做什么,整理一下衣服,跟旁边的人说说话。
比如你等待上台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小狗朝你跑过来,很萌的样子,你摸摸它的头,逗逗它,这个时刻,你就与现实建立了连接,你就会发现你没有那么紧张了。
如果说,在台下缓解紧张,各有各的办法,那么在台上缓解紧张,就真的需要一点方法了。
【学习当众讲话,去豆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