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位置:豆瓜训练 > 沟通杂谈发布时间:2021/5/25 15:26:01被阅读了
关于说话,自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单位里,和领导同事争论时,反应慢,老是感觉说不过别人,明明是自己占理,但说着说着就落了下风。事情过后,才想起当时应该这样这样来说,憋屈。
这样的事经过几次后,自己也去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和领导争论,说不过对方这很正常,因为对方是领导,我们容易紧张,所以大脑经常会一片空白;但为什么和同事之间也会这样呢?大家职位都差不多,也没见对方比自己聪明、能干多少,但就是说不过对方?这是为毛?
最近在头条上,偶然看到老梁(梁宏达)讲人情世故,讲了一些应对的方法,觉得很有道理。
他说遇到和同事争论,说不过对方,被对方压得抬不起头的时候,可以说这么一句话:
行行行,我说不过你,你这一不讲理,把我都给气糊涂了!我不给你说了!
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暂时说不过你,我先避你锋芒,缓一缓,等自己心平气和的把这件事想清楚了,然后再说:
哎哎,我的气劲过去了,咱们心平气和的说说道理,我觉得你刚才说的不对,一二三、三二一……
这时候,不是我们和对方在争论,而是我们一个人在阐述,这种心理往往能够让我们在争论中占据上风。
当然,如果现场没想出“一二三、三二一”,这也没关系,可以事后仔细考虑,然后把想法用微信、短信、邮件书面发给对方。
讲个经典例子。
金庸在办《明报》的时候,倪匡连续几年帮他写专栏。写了几年后,倪匡觉得自己很吃亏,因为金庸一直没给他涨稿费,当时香港的物价一年一个价。不仅如此,他还听说《明报》给其他作者都涨了稿费,就没给自己涨,他越想越生气。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直接去质问金庸。
到了金庸办公室,倪匡劈头盖脸说了一大堆,金庸刚开始什么话也没说,就一直听着,等倪匡说完了,金庸说:是这样,现在我手头有个急事,回头我们再细细聊。然后就把倪匡请出去了。
第二天,倪匡收到金庸写的一封信,里面把为什么不涨稿费的事说的一清二楚,而且理由特别占理,倪匡看了后,很惭愧,心里过意不去,主动到金庸那里给对方道歉。
所以说,当面争不过,有时候不是一件坏事。遇到说不过对方的时候,避其锋芒、秋后算账反而更加有利。不一定要逞口舌之快,更不必为此烦恼。
总结一下:
如果我们当面说不过别人的时候,怎么办?
1.可以先这么说:行行行,我说不过你,你这一不讲理,把我都给气糊涂了!我不给你说了!
然后心平气和的想清楚了,然后再说:哎哎,我的气劲过去了,咱们心平气和的说说道理,我觉得你刚才说的不对,一二三、三二一……
2.如果当场没想出“一二三、三二一”,也没关系,可以事后仔细考虑,然后把想法用微信、短信、邮件书面发给对方。
3.逞一时口舌之快,不一定就是好事,只要我们占理,就不必为此烦恼。
【学习当众讲话,去豆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