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口才创导者
联系我们
豆瓜训练

你是不自信的人吗?

本文位置:豆瓜训练 > 沟通杂谈发布时间:2021/7/5 14:20:31被阅读了

什么叫做低自尊的状态呢?在这种状态里,人会常常觉得没用,一无是处;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成,是个失败的人;对世界的想法是悲观的,对还没发生的事情抱有负面的预期等等。

你是不自信的人吗?

总之,当处在低自尊状态的时候,人往往会用一种很残酷、冷血的态度来扎自己,数落自己。

在生活中,或许我们不是高考状元,但是遇到的人生困境,和游安本质上是一质的:在别人眼里优秀,内心却不够自信。为什么很优秀的人也会对自己不满意?为什么很优秀的人也会对自己不满意?

第一个原因,是一贯过高的自我要求。

心理医生WillianJames是研究低自尊的先驱,他有项经典的研究:自尊水平=成功÷自我要求。意思是,有了成就,自尊水平不一定高。因为过高的自我要求也会影响人的自尊水平。举个例子来说,同样月薪3万,对自我要求高的人,可能本来期待值是月薪5万,他的自尊感,相比较本来期望值是月薪2.5万的人,就会低一些。

第二个原因来自环境的改变,人会暴露出“迟发性”自卑。

顺境时,没有人会对自己不满意。但一旦换到新的环境中,他们会觉得低自尊,“我不值得被爱”、“我没有价值”这些核心认知又会冒出来。迟发性自卑,和其他自卑的状态一样,都源于消极的过往体验——外部评价极其苛刻。比如说,

a.家庭压力

像每个孩子的妈妈作为家庭主妇,把下半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时常贬损她“你是年级第一吗”、“你配不上北大”。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环境中长大的小孩,从小背负了太多了沉重的期待,同时遭受着“你怎么这点事也做不好”“就是个窝囊废、没出息”的外部苛刻的评价。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小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对自我的认知其实是从外界习得的。

这些糟糕消极的体验,被一些孩子内化为负面的自我认知。

b.同辈压力

其实游安算幸运的。北大给了她宽容和爱,可是现实中更多的人是像朱朝阳。

朱朝阳在剧中学习总考第一,却因为拒绝帮忙作弊被同学孤立。

活在不被接纳的同辈压力中,其实是相当痛苦的,容易自我怀疑,陷入低自尊。

你是不自信的人吗?

如何调整成自信的状态?

当人陷入低自尊的漩涡时,很容易出不来,很辛苦。

小琳从小被讽刺情商低,不会说话。有一次电视台实习,她还和做后期剪辑的老师起了冲突。

因为觉得自己“不会来事儿”,怕丢脸,所以遇到很多和人交流的机会,小琳刻意能躲就躲。

之后人际关系更加淡漠,甚至有几次因为回避沟通,关系一度很紧张。

其实,当人处于低自尊状态时,一旦面对有挑战的场景,就会下意识地视之为危险信号。产生消极的预期。

从而会像小琳一样逃避、过度防卫,却不能解决问题,从而验证消极的自我认知,恶化低自尊的状态。

因此,要打破低自尊的恶性循环,需要根本上需要改写对自己的核心负面认知。

a.分清“观点”和“事实”

有时候再优秀的人,也禁不住会受到外界负面评价的影响。当外界的负面评价,像潮水一样铺天盖地向自己袭来时,别忘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比如,一个人评价“穿衣服土”这是观点,而“今天只是穿了一件颜色浓度比较高的运动裤”这才是事实。

观点是主观的,谁都可以说。但只有事实才是客观的。

只有认清观点和事实的区别,才能让我们不再受到他人负面评价的捆绑。进而,形成相对客观的自我认知信念,滋养内心。

b.实现自我接纳

一个朋友,现在已经是大学里的小提琴老师了,可是,早上还是会被妈妈的微信消息震醒:“再忙也别忘了练琴啊。自己啥水平要清醒点。”

朋友激起一身冷汗,内心很羞耻。

就像这个朋友,优秀的人对自己不满意,是因为总盯着自己有待进步的地方。甚至“以己之短,比人之长。”

所以,要想提高自尊水平,需要人经常肯定自己。

有人担心肯定自己之后,会变得懈怠,不上进。可现实是,一个包容支持的氛围,同样可以让人完成自我实现。唯一的区别,就是更从容放松了。

或者你可以模仿去年流行的夸夸群,时不时给自己吹个彩虹屁,多开心啊。

要是有发抖音、微博、朋友圈的习惯,也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上着重记录自己的一些进步和成长,强化自己对自身优势的感受。

可是就像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说的:“万物生长,各自高贵。”

你不是谁的累赘,无论活成什么样也不是废物,你是生命的礼物,人间的宝藏。

每一个人都潜藏着无穷的小宇宙,能量爆棚,只有你看得见Ta。好好关怀自己。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是不自信的人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问题都存在,当问题已经开始影响你,当你已经意识到问题已经发生,你需要做的就是面对它,解决它,找到正确的方法,找到行为的方法,付出金钱,付出精力,付出时间,在最短的时间解决掉,消灭掉别人能解决,你就一定能解决,你说呢

【学习当众讲话,去豆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