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口才创导者
联系我们
豆瓜训练

一场精彩的演讲离不开这六大法则

本文位置:豆瓜训练 > 沟通杂谈发布时间:2021/7/15 14:43:17被阅读了

世界上好演说千千万万,各有各的不同,但好演说的规律却是相似的。它们基本遵循了以下六大法则:

一场精彩的演讲离不开这六大法则

1、清晰明确的主题

主题,也叫主旨、观点、中心思想。即演说者通过全部演讲内容所表现的一种思想或意向。邵守义先生在《实用演讲学》中这样说:“演讲的主题正确与否,决定着演讲活动本身的社会意义。因而它对整个演讲来说,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主题最为重要的是你希望通过演说传播怎样的思想,在确定主题之前,演说者应当了解演说的场合、规模、性质、目的和参与人员等情况,由此挑选恰当的主题。

对于初学者来说,演说的主题最好是自己熟悉的,要么是自己的专长,要么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同时,还应当与自己的理念相吻合。如果某个话题是自己所熟悉,但并不感兴趣,甚至对此不以为然的,最好不要选择。如果在一场演说中,演说者所说的全是资科或理论,通常很难引起听众的兴趣。卡耐基认为,在精彩的演说中,你所讲的内容,一定要跟你经历的事、你读过的书、你听到的话有关,谈你自己熟悉而确信的东西,演说就不会失败。而那些连自己都无法说服的演说,注定不可能说服听众。

当然,在选定主题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提炼,找到新的角度,并提升其格调和内涵。

2、逻辑完整的结构

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说的效果。好的结构,会使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从而增加演说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反之,如果不讲究结构,信口雌黄,想到哪说到哪,即使主题再好,材料再新颖生动,也是越讲越糊涂。

演说稿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其结构原则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原则大致一样。但是,由于演说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活动,因而演说稿的结构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开头,即开场白,它在演说稿的结构中最为重要。瑞士作家温克勒说:“开场自有两项任务。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的同感;二是如字义所释,打开场面,引入正题。”好的开场白千变万化,但大致可以归结为几种:

(1)开门见山。一般政治性的或者学术性的演说稿都是开门见山,直接揭示演说的中心。比如宋庆龄在名为《在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仪式上的讲话》的演说的开头提到:我为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感到荣幸。这种开头能够让听众一开始就了解演说的主题。

(2)介绍背景。比如恩格斯发表的名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演说的开头提到:三月十四日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了思想……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3)提出问题。由问题开始的演说,往往能够激发听众思考,引起听众的兴趣。

演说稿的主体也就是演说的正文和核心,这个部分必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是:

首先要确定结构形式,不论是层层深入还是就事论事,不论是旁征博引还是剖析事理,都要内容突出,层次清晰,情理交融;

其次,要组织好材料,理论与事实相结合,搭配合理,这里有一个“三点法则”,即尽量在观点列为三点进行表述,比如凯撒大帝的“我至、我见、我征服”,丘吉尔的“血、汗和泪水”等;

第三,构筑高潮,一次成功的演说要对思想情感进行升华,使听众与演说者形成共鸣,构筑高潮。

演说的结尾应当是简洁明了且富有回味的,既不能草草收尾,也不要画蛇添足。

一场精彩的演讲离不开这六大法则

3、富有悬念的过程

并不是只有小说或电影才需要悬念,在演说中,悬念可以让听众尽快进入演说者的主题框架,突出曲折美。在毕淑敏的演说《每个人都应有明确的目标》中有如下内容:

一天,美国原副总统戈尔夫妇得到了一只狗,不禁喜出望外,便来到一个驯狗师家,想请他训练一下这只狗。驯狗师问道:“我想知道,这只狗的目标是什么?”戈尔一听,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于是,幽默地回答道:“也许它的目标是努力成为一只狗,而不是猫之类的吧。”驯狗师摆出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说:“对不起,我不能帮一只没有目标的狗进行训练。”于是,戈尔夫妇只好带着他们的小狗悻悻而归。

整个下午,戈尔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怎么也想不出这条狗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于是,他来到小花园里透透气,正好看见自己的四个孩子在一起嬉戏打闹,玩得很快乐。突然,他灵光一闪,觉得狗的目标有了!于是,戈尔再一次把狗送到朋友那里,驯狗师马上就对这只狗进行专门的训练。不久,一条训练有素的狗出现在戈尔家,它不光成了孩子们最忠实的玩伴和朋友,晚上还肩负起了看家护院的职责——这就是戈尔为自己的狗确定的目标。瞧,狗有了目标后才能成为一只好狗,人自然就更不用说了。人活一辈子,不能没有目标,特别是年轻时,订立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是头等大事。

对演说而言,所谓悬念,是指演说过程中能够引起听众强烈关注和急切期待的疑点。这里,毕淑敏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悬念:驯狗特的提问究竟是什么意图?戈尔被拒绝之后又会怎么办?他能为自己的狗确定目标吗?驯狗师到底会不会对他的狗进行专门训练?而他为狗的确定的目标又是什么?正是这些富有情节性和吸引力的悬念,使整个叙事显得波澜起伏,让人觉得曲折有趣。

所以,高明的演说者往往善于在叙事中设置悬念,以激发听众对事情的进程和结局产生强烈的关注兴趣和探求热情。

4、打动人心的故事

好的演说离不开精彩的叙事,只有我们用心去构思、去设计,讲求情节性、注重形象化、突出真切感,才能让演说的叙事曲折感人,娓娓动听,启迪人心,给听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那天,当我们走进一户人家采访时,看见一位老妈妈正在屋里煮着一锅黑糊糊的野菜。野莱煮开后,她就往里面洒了一把玉米面。我们都以为那是猪食。可过了一会儿,老妈妈端起了那碗黑糊糊的东西吃起来一一这就是她家的饭。屋内四周一打量,她家所有的东西也就值几十块钱。我们的摄像师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拿出一百块钱递她,说:“您拿这钱去买点小猪来养,也许能帮点忙。”听县长说,在整个山沟里都破不开这一百块钱。哪知,老妈妈竟激动地抱住摄影师说:“你是我的儿子!”当时我很难过,不仅是因为我眼前看到的赤裸裸的贫困,还是为老妈妈说的这句话。我们做什么了?人家叫我们儿子,把我们看作自己的孩子!

还有一个意外,是在我们看到一群孩子的时候。当我们把文具拿出来时,发现他们都不认识文具,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法上学。我们拿出一些铅笔,他们很陌生,我们拿出有香味的橡皮时,他们误以为那是糖。最让我难过的是,那些孩子都没有表情。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孩子我都见过,我也能预想到,可是,当看到孩子都没了表情的时候,那种难受是心底里头的。

以上这一段来自敬一丹的演说《传播有价值的声音》,她通过对细节的真实刻画反映了山区衣村的闭塞与落后,听众能够从这个故事的细节里感受到农民生活的贫困与艰辛,也能感受到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民生意识,既切合主题,又感染人心。

一场精彩的演讲离不开这六大法则

5、充分投入的感情

演说离不开情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之以情”。

迈克尔·杰克逊生前在牛津大学做过一次演说,引起巨大的轰动,在谈到“爱”时,他说:

大概十二年前,我正好在准备一次巡演,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母亲来加州看我。癌症正在威胁着他的生命,他告诉我他非常爱我和我的音乐。他的父母告诉我他生命将尽,说不上哪一天就会离开,我就对他说:“你瞧,三个月之后我就要到堪萨斯州你住的那个城市去开演唱会,我希望你来看我的演出,我还要送给你一件我在一部录影带里穿过的夹克。”

他眼睛一亮,说:“你要把它送给我?”我说:“当然,不过你必须答应我穿着它来看我的演出。”我只想尽力让他坚持住,就对他说:“我希望在我的演唱会上看见你穿着这件夹克戴着这只手套。”于是,我又送了一只镶着莱茵石的手套给他。一般我决不送手套给别人。

但他就要去天堂了。不过,也许他离那儿实在太近,我到他的城市时,他已经走了,他们埋葬他时给他穿,上那件夹克戴上那只手套。他只有10岁。我知道,他曾经多么努力地支持过。但至少,在他离开时,他知道自己是被深爱着的,不仅被父母亲,甚至还有几乎是个陌生人的,我也同样爱他。拥有了这些爱,他知道他不是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同样也不是孤独地离开。

迈克尔在演说中,以讲述一位小歌迷的遭遇,引发了听众内心柔软的感情,使他们对爱领会得更深刻和贴切,最终与演说者产生了热切的共鸣。

一般来说,演说中的情感运用包括:

(1)真情。演说者要拨动听众的心弦,自己必须动真情。只有发自肺腑的真情,才能感动人。

(2)激情。演说者只有在自己内心深处奔涌着怀激烈的情感时,才会在演讲时充满激情,演说者不仅要以严密的逻辑力量去说服听众,还要用汹涌的激情去感染听众。演说者的激情能够把听众的情感推向最高峰,使他们受到鼓舞。

(3)豪情。演说者的豪迈之情可以激励听众,给人以动力。

6、精心雕琢的语态

无论怎样的思想,怎样的故事,怎样的情感,最终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是演说最大的特色。因此,高质量演说的语言往往都要经过千锤百炼。如果演说者的语言能够准确简练,或者幽默风趣,或者生动优美,那么将会为他的演说锦上添花。

一般来说,演说的语言至少应当做到:准确、通俗、鲜明、生动、优美等。

准确就是要求演说者用词精准,概念明确,决不能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同时,也应当注意对语言的推敲,在诸多同类的词语中选择出最为合适的那一个。

通俗就是通俗易懂。演说的语言应该是大众化的,要简单,易懂易记,因为演说是通过声音来传达思想的,必须能够让听众在声音达到的瞬间就能够明白演说者的表达,因此,应当避免生僻的词语、过于书面的语言,而多运用口头语言,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鲜明是指语言的立场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否则听众可能会因此而产生理解上的误差,与演说者的初衷背道而驰。

生动是指语言的感染力,生动的语言能够调动听众的情绪,而枯燥的演说则是一种灾难。

优美是指演说者的语言要有美感,让听众在演说中感受到愉悦。演说者应当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美化自己的语言。

一场精彩的演讲离不开这六大法则

除了语言之外,情绪、肢体也是演说者舞台展现的一部分。

在卡耐基训练的演说班上,曾经有一位佛莱恩先生。某天晚上,佛莱恩上台演讲,主题是华盛顿这个城市,整场演说,所说的内容都是一些枯燥的资料,不但他自己讲得难受,底下听众也听得昏昏欲睡。

两个星期后,他在演说中再一次提到了华盛顿市,却整个人都不一样了。原来,他刚买的新车在市中心让某个不知名的驾驶人给撞坏了,肇事者还逃之天天,佛莱恩一提到这件事,就怒火中烧,语气激昂了,表情也丰富了,最后听众给了他如雷的掌声。

这一方面印证了真情实感对于演说的推动,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演说的内容、语气、肢体、情绪、表情都是演说的一部分,都是成就好演说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