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位置:豆瓜训练 > 沟通杂谈发布时间:2021/9/13 14:58:22被阅读了
从前,有两个外地人到四川出差。一天晚上,他们上街去逛小吃,看到迎面小吃店招牌上写着很大的几个字——“四川风味小吃”。他们就想:“四川风味”是什么味道?因而犹豫不定。这时,他们扭头瞥见另一家店——“酸辣小面”。由于他们正想吃点酸辣的开开胃,就直接走进去了。
其实,前一家招牌——“四川风味小面”与后一家店招牌——“酸辣小面”所说的都是同一种面,并没有什么区别。但为什么只是招牌上的不同,就会让第一家失去顾客,而让后一家店赢得顾客,这个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这个故事反映出的问题,显示了语言表达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语言具体化。
“四川风味”一词抽象、笼统,对于不熟悉四川风味的外地人来说,难以明确地感受到四川风味真正包含的味道。而"酸辣”一词就非常具体明确,特别容易理解,马上就可以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两位外地人一看到“酸辣”两个字,立刻产生出条件反射,嘴里的口水都出来了。所以,前一家店失去顾客,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载体。笼统和抽象的语言总会给人以模糊不清的印象。
亚里士多德说:“笼统,是模糊思想的避难所,是没有智慧的表现,要尽量避免。”
法国哲学家艾兰也说:“抽象的风格总是不理想的,我们的句子里应该充满石头、金属、椅子、桌子、动物、男人和女人。”
当众讲话,是我们借助语言对别人施加影响的一种形式。我们都希望自己当众表达时能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增强表达的效果。那么,表达的语言语意清晰明确、朴实通俗、生动形象,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些都要求我们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越来越多成功演讲的事实证明:这是大家当众讲话想获得成功所必备的语言基础。那么,语言具体化会有什么效果呢?
效果一:生动形象
有一次,中央广播电视台音乐调频广播,播音员读一封听众的来信,听众阿强信中说:“因为我现在喜欢听音乐调频广播,都有点喜欢堵车了,晚上也很少看电视剧。”阿强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出对音乐调频的喜爱,是不是有点意思?其实,这种幽默的效果,都是借助具体化的语言来实现的。
效果二:说服力强
中国台湾作家刘墉,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国一位教授在美国的遭遇。他给美国学生讲历史,结果被美国学生轰下了讲台。原因在于他说了:“秦始皇是坏人。”结果美国的学生不干了,大家认为秦始皇是好人还是坏人,不需要你告诉我们。你只要告诉我们一些事实,让我们自己判断他的好坏。代替别人思考,直接把观点给别人,甚至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都是我们表达应该注意避免的。
这位教授之所以不受欢迎,在于他语言过于空洞,只喜欢下判断和结论。这样说话会让人产生强加于人的感觉,难以令人信服。所以,我们在表达观点的时候,要注意语言具体化,多讲事实,多举事例根据。这样才会对我们的观点起到强有力的支持,才会增强我们讲话的说服力。事实胜于雄辩,这也避免了我们和观点不同的人形成直接的矛盾冲突。而具体化的语言,正是符合了逻辑要求的语言,所以说服力就特别强。
讲话要多举事例,任何时候都别忘了“举例”这个法宝,这是我们当众讲话及私下交谈让语言清晰、生动形象,也是最能让观众产生共鸣、从而说服他人最重要的方法。在今后的当众讲话中,要坚持运用这个法宝,你将收获非常可喜的效果!
【学习当众讲话,去豆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