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位置:豆瓜训练 > 沟通杂谈发布时间:2021/12/22 15:15:44被阅读了
以声音为主要媒介手段的演讲,对语言的要求很高,既要能准确地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又要悦耳爽心,清晰记忆。为此,演讲者必须对语言表达进行研究,控制讲话的语音语调。
正如你所听到的每一场乏味的演讲,一成不变的声调,含糊不清的发音,只能让听众注意你的声音而不会记住你的内容。接下来通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两个成语来教大家如何提升自己在演讲中的语音语调。
一、抑扬顿挫
把这个成语拆分开,就是“抑、扬、顿、挫”
抑,即压低语调。往往被用于引起关注和制造悬疑,比如说:来,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就可以把音调压的很低,这样听众就会本能的提高注意力,关注接下来的内容。
扬,即升高语调。语调高,能量就强,因此高语调往往被用在激励演讲中;排比句也有增强演讲能量的效果,所以,排比句结合升高语调,会让演讲的能量变得特别强大。
顿,即停顿。停顿在演讲中非常重要,它可以给观众理解、深思、发笑和鼓掌的时间,还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力。乔布斯在介绍新产品时,每隔几句就会停顿一次,给台下观众充足的时间去惊叹、去鼓掌,效果非常好。
挫,挫的意思即语势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强转折。比如郭德纲的相声,在一开始铺垫情节时往往比较抑,在冲突加剧时则会加快语速,声音扬起来,在能量彻底爆发时抖出笑点,气氛随之达到高潮。
这就是抑扬顿挫,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语调一直压得很低,观众很容易走神,甚至睡着;
如果语调一直高昂,演讲者自己会很累,观众也会跟着一起受累;
如果每说几个字就停顿一次,观众可能会觉得演讲者忘词了。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语音语调的变化,也就是抑扬顿挫。
二、轻重缓急
这个成语也可以拆开,即“轻、重、缓、急”
轻,即音量轻。往往配合低音调来使用,比如给孩子讲故事。
重,即音量重。讲话的时候腹部用力,能量很强,像军人喊口号,给人一种自信有力之感。
缓,即语速慢。语速慢可以让观众有更多的时间来理解演讲内容。
急,即语速快。语速快可以增强演讲的能量,结合排比句和高音调,可以让演讲的能量极强。
此外,感情本身是流动的、变化的,这是由人的认识的无限性决定的。如果以一种固定的感情代替演讲的特定感情,就是感情的僵化,这种感情的僵化必然会导致语音的僵化、刻板,失去应有的弹性。
我们应该坚持"以情托声"的原则,使语音富于弹性化,准确的表达演讲的思想内容。
语音的弹性色彩从对比中体现出来,语音的弹性训练也离不开对比的方法。下面通过对比来介绍几种语音弹性的要求。
(1)明与暗:表达开朗明快的感情,语音要明朗;表达悲哀、抑郁的感情,语音要阴暗。
(2)实与虚:实声是平时讲话的基本声音;而表现紧张、惊异、自言自语和心理活动时,压低嗓门,用带有气流的语音讲话,这就是虚声。
(3)刚与柔:表达激昂慷慨的感情,语音要刚强;表达温柔、亲切的感情,语音要柔和。
(4)粗与细:表达豪放的感情或性格粗犷者的话语,语音要粗厚;表达细腻的感情或性格纤细者的话语,语音要细薄。
(5)厚与薄:表达严肃、郑重的气氛,语音要厚实;表达轻松愉快的气氛,语音薄脆。
(6)前与后:模仿女人和小孩的语气,舌头向前抵;模仿男人和老人的语气,舌根向后缩。
(7)松与紧:表达激动、振奋的情绪,口腔应该紧张些;表达舒缓、松懈的口气,口腔应该松弛些。
(8)连与断: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求演讲吐字流畅,或如大江东去,或似潺潺流水;在情绪异常激动时,吐字要会断断续续,这种断是必要的,有助于感情的表现。
掌握好演讲过程中的语音语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演讲者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模仿使自己积累经验,相信演讲者掌握了语音语调的规则一定会成就精彩演讲。
【学习当众讲话,去豆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