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位置:豆瓜训练 > 沟通杂谈发布时间:2021/3/6 15:50:43被阅读了
当众讲话训练的初期是破框“敢讲”,然后进入“会讲”阶段。该讲的时候不讲叫“失人”,讲的时候讲不好叫“失言”,聪明的人都要做到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从敢讲到会讲,从会讲到巧讲,是需要一段学和练的过程。好多人,敢上台讲话,甚至一站就是十几分钟,还不愿意下台,完全不顾及台下听众的感受,滔滔不绝,抓不住重点,只得惹人心烦,耳目生厌,这就我们在讲话中最常见的毛病——言之无序。
具体表现在:
语无伦次、颠三倒四、丢三拉四、主次不分、没有重点、啰里啰嗦、逻辑混乱
如何才能让讲话条理清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下面几点在训练中必须要注意:
1、学会次序表达
按照次序说话,就会产生条理性。比如:一件事情的发展规律,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总结来有序说明。大家请记住,时间是一个万古不灭的条理纵轴,过去、现在、未来,是最有效的条理公式。
我们可以拟定一个话题训练,比如:请谈谈你对深圳这个城市的印象。
这个话题可以从时间次序方面来谈:没有来深圳之前,对深圳有个什么样的印象或想象;初到深圳一段时间后,产生了什么新的印象;在深圳工作一段时间后,比较充分地了解这个城市,又有什么样的印象和看法……这样以时间线性的结构来表达,条理就很清晰。
当然还可以从地点方位来谈,比如:对深圳特区内的印象是怎样的,特区外又是怎样的。
2、学会分类表述
按事件的类别、方位、结构、属性、因果关系等来表达,同样也可以体现说话的条理性。比如,同样谈深圳的印象,怎样分类来谈呢?
按区域分——对深圳各个区的印象:福田区、南山区、罗湖区等。
按领域分——对深圳经济方面、文化方面、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印象等。
按“天、地、人”分——对深圳的气候、绿化环境、深圳人的印象等。
按分类来表达最能体现一个人对事物或问题的分析和认识角度,因为它表现为一种概括性。比如我们用辩证法的“一分为二”的思路来切入问题,就会有:积极的一面,不利的一面;内因上是什么,外因又是什么;优势在于,劣势在于,等等。
另外,从事物的涵盖面或涉及面上来考虑,也是常用方法。比如:
对于大事,可以分经济方面、文化方面、对外关系方面、民众心理方面、历史意义方面等;
对于人,可以从社会关系上分,比如在同学、同事、上司、家长、客户眼里分别是如何的;
也可以从活动、职能上分,如对于工作、感情、友谊、家人分别是怎样的,等等。
3、学会运用数字:类似三点论的方式
凡事说三,条理自见。运用数字是指“1、2、3”或者“第一、第二、第三”等来表达,这样一目了然,给别人的感觉就是显得非常具有条理性。有时讲话的内容不具备层次感,但只要加上数字,思路自然就清晰自然多了。
同时,用数字标记,还可以加强短期记忆。比如对应序号的内容,可以挂靠在手指上,手指的长短就代表内容大小来和次重。
4、学会提炼讲话,精简概述
用最少的文字,概括你要讲的话,不仅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文化底蕴,更能展示个人的风采与睿智。
提炼讲话、精简概述的重点,就是运用简单的同类字、词、词组来高度概括要表达的内容。比如邓小平讲话就以高度简练而著称:“发展才是硬道理”,“摸着石头过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简洁有力,朗朗上口。
经常使用两三个字回答问题,更是邓氏风格的代表,他讲话很少用形容词,简洁明了。他的孩子问他长征是怎么过来的,他只回答了三个字:“跟着走”。问他在太行山坚持抗战做了什么,他回答“吃苦”两个字。在谈到刘邓大军在解放战争中的战绩时,他说了两个字:“合格”。“文革”中,他两次被打倒,后来有人问他是怎么度过最艰难的日子的,他总是两个字——“忍耐”。
讲话运用简单的道理,让人过耳不忘,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好记。演讲者要传递一种思想,只有表达思想,讲话才有意义。语言只是思想的外壳,思想只有提炼了,才能变成金子。提炼精简的最大好处就是言者好讲,听者好记。
按照综上所述的方法,好好练习,不仅可以开发逻辑思维,更能建立说话的条理,让您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学习当众讲话,去豆瓜训练】